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潘建伟、陆朝阳等在《自然·材料》发表可拓展光量子技术综述论文

  • 近期,我院潘建伟、陆朝阳与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王辉教授,联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Ralph教授和荷兰特温特大学Renema教授,受邀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题为“可拓展光量子信息技术”(Scalable photo...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成功克服量子隐形传态中的环... [2024-05-06]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隐形传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刘曌地等人与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理论研究组合作,利用多体混合纠缠成功克服了环境噪声,实现了高保真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该成果5月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科学·进展》上。量子隐形传态是量子通信的重要协议,可以通过量子纠缠把未知的量子态进行远程传送。由于量子纠缠很脆弱,量子隐形传态容易受到噪声影响。如何在噪声环境中实现高保真度的量子隐形传态是亟待解...

我院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团队在极弱磁场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 [2024-04-22]

我院彭新华教授、江敏副教授团队在极弱磁场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利用暗态自旋实现极弱磁场的量子放大,磁场放大倍数突破5000倍,单次磁场测量精度达到0.1fT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Magnetic Amplification Using Dark Spins”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极弱磁场探测技术是21世纪现代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产生活、国家安全以及基础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包...

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实现量子演化与其反向演... [2024-04-19]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信息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香港大学GiulioChiribella教授合作,在光学系统中构造了量子演化与其反向演化的相干叠加,并证实其在量子信道识别方面的优势,该成果4月16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在日常生活中,时间确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支配微观世界物体运动的物理定律并没有特意区分时间的方向性。更具体来说,经典力学和量子力...

我院张增明教授团队在高压下二维器件高分辨电流成像研究中取得进... [2024-04-18]

我院张增明教授团队将NV色心与金刚石对顶砧装置(DAC)相结合,展示了二维石墨烯器件中电流密度的无损、高分辨率二维成像及其在高压下的演化,为研究高压下二维材料和电子器件中的电子输运和电导变化以及半导体电路的无损评估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途径。相关成果以“High Spatial Resolution 2D Imaging of Current Density and Pressure for Graphene Devices under High Pressure Using Nitrogen-Vacancy Centers in Diamond”为题...

我院在硬件高斯随机数生成算法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09]

近期,我院在硬件高斯随机数生成算法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新式的硬件高斯随机数生成器设计方法。该成果近日以“Flexible FPGA Gaussian 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With Reconfigurable Variance”为题在线发表于电子工程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我院博士研究生陈卓为第一作者;我院宋克柱教授为通迅作者。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AWGN...

我院王挺贵教授团队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2024-04-02]

我院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发现光学紫外光变曲线峰值之前出现了迄今为止最显著的“鼓包”特征,并发现X射线呈现出“间歇性”辐射的特征。这些演化新特征为揭示此类事件的物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成果3月26日以“AT2023lli: A Tidal Disruption Event with Prominent Optical Early Bump and Delayed Episodic X-Ray Emiss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天文...

我院在量子纠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4-03-21]

我院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郁司夏、孙亮亮、周祥与安徽大学许振朋、隆德大学Armin Tavakoli等合作,在量子纠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原本只是探测纠缠有无的实验数据可以用来估计纠缠大小。团队利用常用纠缠目击者(Entanglement witness)的平均值,在三类常见的实验条件下,即器件完全可信(Trusted Device)、测量装置不可信(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实验装置完全不可信(Device Independent),给出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