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袁军华和张榕京研究组揭示细菌表面捕获稳定性的新机制

  • 我院袁军华和张榕京研究组在细菌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发现鞭毛着生位置是决定推进型细菌表面捕获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并揭示了鞭毛钩(连接鞭毛丝与细胞体的柔性接头)弯曲方向的差异...

我院物理系陈希同学解决任意超高阶魔方的计算机求解问题 [2016-07-10]

  我院物理系大四学生陈希同学在解决“高阶魔方的计算机解”问题时设计出一种改进后的模拟退火算法,可以高效地将任意阶魔方还原。这项研究刊于近期出版的《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183 (2012) 1658)。   在此之前,关于还原魔方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低阶上(3至11阶),高阶与超高阶魔方少有人问津。因为魔方的状态数随其阶数急剧增加,其中5阶魔方就有1075以上的状态数,所以即便使用高性能计算机,上百阶魔方的还...

物理学院召开校青年创新基金评审会 [2016-07-10]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精神,物理学院于2012年4月10日在物理学院会议室举行2009年度青年创新基金结题及2010年度青年创新基金年度进展答辩会。全院45位校青年基金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答辩会。本次评审会邀请了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和院外有关单位19位专家参加。分别是欧阳钟灿院士、郭光灿院士、张家铝院士、俞昌旋院士、刘万东教授、叶邦角教授、尹民教授、王晓平教授、王冠中教授、林子...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新发现 [2016-07-09]

  3月1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所长应邀在近代物理系210学术报告厅就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的新的中微子振荡,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琪副主任主持,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挤满了感兴趣的师生。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立足中国国内继BES国际合作后又一个大型国际合作。反电子中微子的消失,新的中微子振荡的发现,将对粒子物理学家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和建立更基本的理论模型提供更...

可扩展容错性量子计算的重大突破——我院潘建伟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实... [2016-07-09]

  该项研究成果以长文(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2月23日出版的纪念“计算机之父”图灵诞辰100周年的《自然》杂志上。这是量子信息领域以中国为第一单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首篇长文。《自然》杂志的几位审稿人给予了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称之为“非常重要的原理性实验,一个艰苦卓绝的英雄主义的量子光学实验”,“实验的完成是完美而极具挑战性的”,“对拓扑纠错这一当前量子信息处理最引人注目的范例中关键一环的实验验证”...

心理学把脉颠覆象形说,向汉字拼音化说不——我院校友发现独有于中... [2016-07-09]

首次确立汉字为独一无二的拼义文字 发现独有于中文阅读的脑电波 width=350 _fcksavedurl="http://www.ustcif.org/global/files/image/News/UstcifNews/2012/Feb/ZhangXuexin2.JPG" OLDSRC=/_upload/article/69/b5/d8/4fd52cc949eda446da59a995cda8/W020160709757631722197.JPG>   心理学能把脉

[人民日报]合肥建成首个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 [2016-07-09]

  人民日报合肥2月19日电(记者朱磊)   记者今天从合肥市了解到:近日,“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项目顺利通过测试评审,这标志着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合肥市从而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   “量子通信网络里,用户和普通网络用户的操作没有任何区别。打电话、发邮件、传输文件等都完全可以。但是绝对不需要担心信息被盗。”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

STAR科大组立足国内做出重要成果 [2016-07-09]

  我校RHIC-STAR合作组成员许依春博士、2010级博士生崔相利和唐泽波副教授与美国科研人员合作,利用RHIC-STAR探测器,创新实验事例触发和粒子鉴别手段,首次测量到质子-质子碰撞中K介子在高横动量区域的产额,并大大地扩展了其他粒子产额测量的动量范围。高横动量强子由散射的高能夸克碎裂产生,而不同味夸克和胶子产生不同成份的强子。该结果首次在高能粒子对撞机实验中观测到正反粒子产量比例随动量升高而下降。这一结果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