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杜江峰院士团队在《现代物理评论》上发表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综述...

  • 2024年5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及其同事石发展,与南京大学孔熙、德国乌尔姆大学Fedor Jelezko、德国斯图加特大学Jörg Wrachtrup等,应邀在囯际物理学权威综述期刊《现代物理评...

十年砥砺 — 我校韩良团队圆满完成第一代TeV强子对撞机弱实验混合... [2018-06-14]

       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韩良领导的科大D0团队,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D0实验上,圆满完成利用第一代TeV级强子对撞机Tevatron开展的弱混合角sin2θW精确测量工作。该课题前后经历十一年,产生多篇意义重大的科学论文,并长期保持相关测量的国际最高精度。这一系列研究对于粒子标准模型电弱机制检验、间接探测新物理效应以及高能物理实验技术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D0实验的最终观测结果发表于Phy...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实现纳米尺度零场顺磁共振 [2018-04-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提出并实验实现了一种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传感器的新零场顺磁共振方法,打破了传统顺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热极化的依赖,将零场顺磁共振的空间分辨率从厘米量级提升至纳米级,为零场顺磁共振的实用化开启了一条新途径。该研究成果以“Nanoscale zero-fiel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在2018年4月19号的《自然-通讯》

中国科大提出在冷原子系统中模拟曲面量子霍尔效应的新方案 [2018-04-03]

    我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周正威教授研究组与美国莱斯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中科院物理所合作,提出了一种在冷原子系统中模拟磁单极场的新方案,从而为在冷原子系统中研究曲面上的量子霍尔效应及寻找新的奇异量子态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3月29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0, 130402 (2018)]。   如何在冷原子系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广义索利斯泵的实验观测 [2018-03-2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龚江滨教授的理论研究组合作,利用金刚石中的单自旋量子模拟器,首次实现了广义索利斯泵的实验观测。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19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Phys. Rev. Lett. 120, 120501 (2018)]。   相传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设计了一种机械装置,用于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该装置被称为阿基米德螺旋泵,它的主体由...

中国科大在医学电阻抗成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8-02-2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医学电阻抗成像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利用参数化水平集方法实现了高分辨率的电阻抗图像重建。该成果以“A Parametric Level Set Method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为题,发表在医学成像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TMI)上。该论文也是我校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在该期刊的首篇论文。  电阻抗成像技

中国科大研制成功用于搜寻标准模型以外新粒子的单自旋量子传感器 [2018-02-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提出并实现了用于搜寻类轴子的单电子自旋量子传感器,将搜寻的力程拓展到亚微米尺度。该成果以“Searching for an exotic spin-dependent interaction with a single electron-spin quantum sensor”为题发表在2月21日的《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9, 739 (2018)]。  寻找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

“悟空”暗物质卫星团队获得三项联合基金资助 [2018-01-17]

    2017年12月,在“悟空”暗物质卫星成功在轨运行两周年之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审理结果,我校“悟空”卫星科学团队获得三项资助,其中包括黄光顺教授主持的一个重点项目、张云龙副研究员和张志永特任副研究员主持的两个培育项目,直接经费总金额410万元。在年初的基金集中申请中,该团队的魏逸丰博士还获批一项青年基金。我校物理分析团队是“悟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