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近代物理系召开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

[头条新闻]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实现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暗物质搜寻新架构

  • 我院周经纬、荣星等人基于超导量子比特体系,提出一种可扩展的暗物质搜寻架构,并成功在多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完成了原理性实验验证。该研究成果以“Scalable architecture for dark photon searches: Superconductin...

宋克柱课题组研制的海洋勘探仪器为康菲漏油区块提供高分辨地质资... [2016-07-10]

  2012年6月19日,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深水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在天津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我院近代物理系宋克柱课题组(核心成员杨俊峰博士、曹平博士)承担了该重大项目中的“高精度地震采集工程化样机研制”子课题。课题研制的样机为美国康菲公司准确定位渤海蓬莱19-3油田漏油位置和分析事故原因提供了高分辨地质剖面关键数据,获得了验收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蓬莱19-3油田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渤海中,距山东省龙口市仅48...

科学家发现疑似“上帝粒子”的新粒子 中国科大做出重要贡献 [2016-07-10]

  在对Higgs粒子到双光子衰变物理分析中,科大承担了基于电磁量能器的光子鉴别与触发效率的研究。在双玻色子4轻子衰变信号研究中,科大研究组负责在数据中筛选可能的信号事例,以及对相关过程的噪声伪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科大组的优秀表现,在ATLAS合作组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中国参与ATLAS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7月4号,欧洲核子中心正式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观测到质量为126GeV(十亿电子伏特)的新粒子...

我院潘建伟院士获国际量子通信奖 [2016-07-10]

  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QCMC)国际大会组委会近日宣布,授予我院潘建伟院士2012年度国际量子通信奖(Internation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Award),以表彰其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实验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该奖项将于今年8月1日在第11届QCMC国际大会上正式颁发。QCMC国际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   自1996年起由QCMC国际大会设立的国际量子...

我院彭承志研究员荣获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2016-07-10]

  6月13日,201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全体院士会议上举行。我院彭承志研究员荣获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颁奖仪式,并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一起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彭承志研究院因在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做出的系统性工作,推动了量子通信...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高效率长寿命量子存储器 [2016-07-10]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艰苦努力,并通过一系列其他技术难题的攻克,潘建伟小组最终成功实现了3.2毫秒的存储寿命及73%的读出效率。该成果为目前国际上量子存储综合性能指标最好的实验结果。论文审稿人认为该工作“是朝向可升级量子信息处理方向的重要研究成果”,“开启了利用多个原子系综研究复杂量子信息方案的大门”。   我院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包小辉、赵博等同德国研究人员合作实验实现了具有高读出效率及长存储寿命的高...

[人民日报]中科大量子调控研究 站在量子学科最前沿 [2016-07-10]

  “他们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使整个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这样评价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的科研团队。    潘建伟的团队是中国科大量子调控领域四个主要团队之一。十多年来,他们在表面单分子的量子调控、量子科学前沿和量子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始创新成果。  把握学科前沿,找准研究方向  量子通信技术是解决信息安全的根本性手段,具有重大的经...

我院李传峰研究组实现世界最高保真度的固态量子存储器 [2016-07-10]

  近日,我院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在固态系统中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高保真度的量子存储器,保真度高达99.9%。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11日出版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网站Physics Synopsis栏目作为亮点报道。   量子存储器是量子信息领域的核心器件之一,是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集编码等基本量子信息过程的必需元件。同时,它还可用来实现量子中继,以解决远程量子通讯中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