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入选2019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成果 [2019-04-26]


424,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正式开馆运营,开馆仪式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布了今年以来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琪教授、曹平副教授团队研发的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成果入选,关键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石油勘探装备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整个石油工业的基础,属于典型的大国重器。中国石油消耗量世界第二,从2015年开始,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巨大的能源消耗作为支撑。深海、超深海和北极海洋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发现潜力巨大。中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迫切需要先进技术支撑,国内外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海上地震勘探设备全部依赖进口,每年采购费用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以上。国外除对装备关键指标进行限制外,还对我国油田服务公司的生产作业进行竞争性限制,严重制约了我国海上物探作业方法的发展,削弱了我们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为了改变我国海上地震勘探装备依赖进口的现状,必须打破技术限制和价格垄断,自主研制海上地震勘探装备,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自主发展和走向高端市场奠定基础。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联合团队,解决了大范围时钟指令调制同步、精准故障诊断、系统连续采集、超低功耗设计、固体电缆制造等多个难题,成功研制出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采集装备。该套装备直接瞄准深水作业能力和自主装备的产业化,具备全新的体系架构、系统协议和电路结构,具有技术指标高(关键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同类产品)、工作深度大(超过150米)、作业距离长(高达12公里以上)、覆盖范围广(最大24缆覆盖)、绿色环保(固体电缆,对海洋环境无害)、稳定可靠等优点。

2017年,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试验,随后科研团队投入了约40公里电缆的批量制作和测试的进展工作中,并于20188月、9月期间,成功完成多次海上二维、三维试验,期间该套装备性能稳定可靠,海试过程中的电缆最长达到8公里,突破国产电缆长度极限。201812月,科研团队又进一步完成超过12公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度的电缆测试运行,极大提升了我国在深水油气勘探装备的研发制造水平。2019年,该团队将开始装备一条国产六缆物探船,并投入实际生产作业,从而使我国高端自主装备的研制和应用走出坚实的一步。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9426